每当一年一度喜气洋洋的春节过去,春节长假也过去了,人们不得不从一身松弛中收拾起心情,重新开始一年的工作和学习。不少家长发现,大人还没从“上班恐惧症”中缓过神来,自己的孩子却又开始陷入“开学恐惧症”。专家建议家长开学前一周按上学时间给孩子调节好生物钟,晚上陪伴孩子一起温习功课,检查和督促他们完成寒假作业,以便顺利向新学期过渡。因为孩子自制力教差,大多没有长期目标和规划,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应该多多引导他们。 很多孩子由于自制力差,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。刚上初中的小安放寒假时曾立下“雄心壮志”——计划用一周的时间完成寒假作业,其余的时间用于为上一学年的功课全面查漏补缺,同时还打算参加一些兴趣补习班。但坚持了不到一周,小安的学习劲头就开始松懈下来,再加上春节期间天气寒冷,小安经常是吃了就睡,睡了又吃,生活完全没有了规律,节后天气晴好又和家人外出玩了几天。眼看要开学了,小安的寒假作业竟然还没完成,父母一提到开学,他就莫名其妙地烦躁不安,乱发脾气,书也看不进。父母着急催促功课时,他就干脆把书本扔到墙壁上,说不想上学了。孩子自制力差,没有恒心和毅力,做家长的应该在平时多多督促。 孩子经过寒假的休息和放松,无论是精神心理还是体力状态都处于松弛的状态,骤然要重新面对学校生活的压力,包括如何和老师、同学相处,新学期课程的负担以及日复一日、按部就班的严格作息规律等,不免感到紧张和恐惧,从而对开学产生心理阴影,严重时甚至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,对上学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。“其实这种心理比较常见,大人在节后也会出现厌恶上班的心理,孩子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差,表现也就更为明显。”专家说,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,而不是一味指责孩子作业没完成或“玩野”了,同时准备一些富于积极情绪的“甜言蜜语”,引导孩子重新进入角色,激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向往,告知他们没玩够的话可以等待暑假的来临。做什么事都要适当,要劳逸结合,循循善诱的教导孩子。 |